第三十三章 带村民进山
宋远廷做的豆腐的确比镇上的好了许多,豆腐细腻滑嫩,且没有豆腥味。
二郎和三郎一到镇里就被不少人盯上了。好在刘掌柜是个明白的,没用两个小子多说,便按着市场价将豆腐全收了。
一盘豆腐整整卖了五百文。
虽说与宋远廷的药材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。但这东西是个长久的买卖,只要做起来是能日日保证收入的。
且二郎和三郎都是知道这豆腐的成本,若是不算昨日买石磨的钱,豆子和盐卤加起来还不到二十文。
二十文对五百文,这可是二十五倍的利润。
卖了豆腐,两个小子便欢欢喜喜地回了家。
对于一盘豆腐卖了五百文这件事,宋远廷也是十分意外。看样子新鲜的玩意的确价格不菲。
宋远廷想了想,在豆腐成为常见菜肴之前,他得好好捞上一笔才行。
午饭后,宋远廷把四娘和温氏留了下来。
做豆腐不是什么难事,交给家中女眷便可以了。他和几个儿子还要加紧盖房子,采草药呢。
“爹,您放心,今日你做豆腐的过程我都看明白了。明天开始我就和嫂子一块做豆腐。”
四娘一听父亲留下她们是为了做豆腐的事,立马就表了态。
她都听二哥和三哥说了,一盘豆腐就能卖五百文,要是她每日多做些岂不是也能给家里赚不少银子。
对于这件事,温娘自然也是没意见的。她早就想给家里做点什么了。
近来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生活,搞得她反倒好像成了闲人。
“做好的豆腐先往镇上的店里送,这活就交给你三哥去做。
若是日后做的多了,又或是村里有人主动来买,也可以低价卖给大家一些。
记着了,村里的邻居不可卖的太贵。要是遇上过得艰难的,送些也无妨。”
“好。”四娘和温氏满口应下,其实宋远廷所说也是她们所想。
村里的相亲帮了他们太多,比起宋家那些血缘上的亲戚,这些邻里反而更像他们的亲人。
四娘在做吃食上的确很有天赋,只看了一次便掌握了做豆腐的诀窍。
做出来的豆腐甚至比宋远廷还要好些。一连三天,四娘和温氏就足足赚了三千文。
原本宋家做豆腐的事情还不至于很快被村里人知道,可新房开工当日,来宋远廷这里的人实在太多,这事便被村民传出去了。
如此一来,宋远廷这里可就热闹了。盖新房的,买豆腐的,整日里人来人往,比市集都要热闹。
在宋家盖房的工人们也是有口福了,不仅有东家提供的二米饭和各种好菜,竟然还有新鲜的豆腐吃。
不仅如此,每天早晨大家还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浆。
不管是名杨村的帮工还是李大宝带来的大工,谁也没在别的东家那享受过这种待遇。
这样的东家,即便不时时盯着大家上工,兄弟们也都得尽心尽力的干活。
宋家新房的进度很快,此间宋远廷只让李大宝改了一次图纸。
因为做豆腐的原因,原本设计的厨房大小已经不够了,按着眼前这种形势,非得搞得超级大的厨房才行。
东家中途改图纸其实是常有的事,不过干活的常常对这种事情很反感。